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已影响到粮食安全。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瞬息万变,对我国现代农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粮食危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突破国外对种源的垄断,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等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将浅析生物育种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育种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推广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过程。充分利用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对种质资源利用、引进挖掘,培育新品种,进而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掌握生物育种的核心科技,可以从源头上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粮食安全。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也是解决种业“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核心。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开展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同时发展新型生物育种技术。
此外,农业既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同时又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生物育种技术可以促进绿色低碳的现代农业发展,成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力支撑。例如培育高产、抗虫、耐旱的作物,减少农药使用和碳排放;培育节粮高产、抗病的养殖动物,高效利用草饲、减少药物使用和碳排放等。
在全球,我国是除了美国之外最大的种业市场,占比超过20%,但育种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较低,目前还处于跟跑阶段,比如部分农作物、少数蔬菜及水果、部分禽畜种源等仍严重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一旦海外国家对我国进行进口限制,种质资源无法引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及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影响。
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介绍到“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普华永道观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进一步加强对生物资源的精准挖掘鉴定、保护利用,提高生物育种技术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国育种的效率效果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在育种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来源:普华永道整理分析
普华永道注意到,国家已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将生物育种纳入国家的战略规划,明确种业地位,强调科研创新,重视产业化推广;同时,从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提供大力扶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发展,旨在解决农业“芯片”技术、种源“卡脖子”问题,各地方政府也紧跟中央精神,出台利好政策,育种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国家颁布的政策及我国育种产业的发展史中,普华永道总结了我国育种业发展的如下趋势特点:
从政府主导的封闭式育种向市场化发展;
从依靠良种场育种为主向鼓励种业龙头企业带头发展;
从政府单项扶持向引入资本发展;
从基本粮食作物育种向多元化动植物育种发展。
2011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首次明确了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20年
“十四五”规划将生物育种列入国家八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项目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同时指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2021年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进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阶段
2022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强调了“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进一步对实施新一轮的遗传改良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衡量标准,乳制品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8公斤,相比20年前增长6倍多,消费市场需求激增的同时凸显了我国奶源长期依赖进口的短板。奶牛育种是乳制品行业的源头和基石,而我国尚未能自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奶牛。如何突破“芯片”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
普华永道农业及食品行业服务团队,致力于生物育种研究,以下分享在生物育种领域奶牛育种的一些洞察。
我国奶牛主要是集约化规模化的牧场养殖,一般通过冻精+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育。在自然繁殖状态下,奶牛一年一胎,当牧场有快速扩繁优秀母牛的需求时,也会采取胚胎移植技术+性控冻精的繁育方式,但胚胎成本相比冻精要高出几十倍。
我国奶牛育种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我国才有计划的开展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而育种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意大利等,良种繁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与其相比,我国自主繁育的奶牛遗传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生产性能(如产奶量、乳脂蛋白含量等)和健康长寿等性状与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加之我国的育种方向与美国相近,因此,国内市场更倾向于美国进口冻精和胚胎。(注:因疫病问题,我国禁止从美国进口活体奶牛。)
育种发达国家及我国育种方向
目前,进口冻精占据国内冻精市场的半壁江山,拥有超过60%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冻精以超过84%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此外,美国也是我国胚胎进口第一大国,每年进口胚胎约6000枚,其中美国进口超5800枚,占胚胎进口总量96%以上,并且逐年上涨。
美国对华出口冻精规模(万剂,2008-2020)
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
然而,我国荷斯坦牛育种工作经过40余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后续育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全国奶牛遗传计划(2021-2035)》主要表现为:
繁育体系不断健全。发展建设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奶牛种公牛站;生产性能测定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形成了多个奶牛育种自主创新联盟,联合育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制修订了《中国荷斯坦牛公牛后裔测定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持续开展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以及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工作。
遗传评估日趋规范。建立了我国奶牛遗传评估技术平台,制定了中国奶牛性能指数(CPI);构建了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实现青年公牛基因组检测全覆盖;每年定期发布《中国乳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概要》,指导全国奶牛场科学选种选配。
良种推广水平稳步提升。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普及,人工授精比例达到95%以上,国产冻精质量合格率超过99%;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日臻完善;科学选种选配技术广泛应用,良种推广模式不断创新。
对比育种发达国家,我国奶牛育种体系及配套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在联合育种、育种奶牛群体及遗传评估性状数量、核心育种技术等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以通过学习并充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育种理念,应用推广前沿的种公牛培育、育种核心群繁育、性控冻精生产、体外胚等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育种的整体水平。
育种发达国家及我国奶牛育种关键因素对比
来源:普华永道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分析
注释:TPI:总性能指数(美国);LPI:终生效益指数(加拿大);NVI:总绩效指数(荷兰);RZG:总绩效指数(德国);APR:生产效益指数(澳大利亚);BW$:育种利润指数(新西兰);CPI:奶牛性能指数(中国)
鉴于国家将生物育种纳入了国家战略层面,奶牛育种关乎“奶瓶子”的国计民生问题,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
普华永道对近两年出台的政策法规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当前国家加大了育种支持力度,同时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监管要求,规范育种工作,监督和督促育种进程,推动育种工作的标准化、高效化、先进化及竞争化。
奶牛育种政策解读
来源:普华永道案头分析
我国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育种自主创新、种源自主可控,达成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目标。对于育种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行动:
建立健全自主育种体系,基于我国国情、育种行业及市场现状而非盲目跟跑;
重视育种科技创新,提高选育的技术能力;
推进联合育种,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育种生态圈;
强化种源规范化管理,做好遗传材料的挖掘收集记录、健全生物安全防控机制;
种业龙头企业考虑起到带头作用,推动生物育种的商业化进程,以点带面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普华永道将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领域,并在今后陆续推出相关研究内容。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