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出现一大批新技术,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不知不觉地改变了经济。今天,这种深刻、缓慢和悄无声息的变革又在发生了。因此,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上,了解和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对于制定经济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互联网+”作为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整合多年的总和,提供给人们一种与高速公路网类似的网资源,谁如果能够动员这种“互联网+”的网资源,找到其他人不能理解的盈利模式、成长模式和竞争模式时,就能获得非常大的租金收益。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角度看,我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价值流”,即某个具体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递交客户的所有环节和过程的快速流动。
■面对全球化下的产业竞争压力和信息融合的发展趋势,有效利用“互联网工具”,不仅对于推动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发展模式变革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决定性作用,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意。
□张于喆
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上,了解和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对于制定经济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几乎每隔一段时期——每过6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大批新技术,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几乎是不知不觉地改变了经济。今天,这种深刻、缓慢和悄无声息的变革又在发生了。
“互联网+”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入2l世纪以来,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迅猛发展和逐步普及,其对行为产生的变化尤甚于技术变化本身,这也使得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化的信息经济”标志着“现代社会的重要拐点”,有可能在“我们如何感受周围世界方面带来一个非常基本的转变”。
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局限,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突破了传统信息搜集和存储的边界,可以非常便利地从大量不同的信息来源中获取我们想要的特殊信息。
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内涵已经拓展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核心信息通信技术的集合,上述技术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不仅将催生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的市场机会,而且还将提振“互联网+”在推动全要素生产力的核心地位。
尽管目前尚处于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早期阶段而非成熟阶段,但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新趋势的兴起,不仅显著改变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架构以及合作模式,使得互联网变革不断深化,而且互联网也有能力改变经济的各个层面,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日益广泛、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增长和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为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近年来,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加大了政策推动。
基于上述背景,为更全面、更准确、更直观地认识互联网创新发展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取得的进展、遇到的现实困境、为国家制定出台切实管用对策提供依据,我们赴多地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相关人士进行了交流。
我们认为,在产业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协同有效推动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为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资源提供了基础,并会催生出大量融合性新业务、创新性商业模式、混业经营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而且,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互联网+”作为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整合多年的总和,提供给人们一种与高速公路网类似的网资源,谁如果能够动员这种“互联网+”的网资源,找到其他人不能理解的盈利模式、成长模式和竞争模式时,就能获得非常大的租金收益。
因此,面对全球化下的产业竞争压力和信息融合的发展趋势,有效利用“互联网工具”,不仅对于推动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发展模式变革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决定性作用,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意。
互联网创新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传统产业不断丧失低成本优势和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的“内忧外患”局面下,如何重塑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当下我们亟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目前来看,传统行业大规模、线性控制的旧有发展模式,难以适应VUCA(Volatile、Unpredictable、Complex、Ambiguous)的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为适应新形势,变革势在必行。
1.互联网创新发展引发变革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不是现在的以大生产、大批量、大工程的形式来表现的制造业,而是以满足客户需求,甚至是创新客户需求来产生的新的制造形态。因此,以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杠杆,利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和云计算(SMAC)等数字技术从互联网产业不断向传统产业的延伸、渗透,驱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进而引发传统产业发展理念、用户角色、业务形态、生产要素、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与组织变革,正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从企业实践来看,根据埃森哲的调查,许多中国企业都认为正在利用物联网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所在企业正评估或积极利用这些产品;近半数的受访者确认,企业已经部署了至少一款互联产品,30%表示正在评估如何利用物联网(其中部分正在展开试点项目),而另外20%则表示已经完成对了评估,并在积极筹备推广工作。
从整体来看,以互联网为商业基础设施、由消费者所驱动、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乃至个性化定制的C2B商业模式,在中国的服装、箱包、鞋帽、家电、家居等诸多行业和企业中已经开始了快速发育。
目前,中国制造业利用互联网或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利用电子商务开辟的内需市场,转型成为品牌商,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攀升;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促进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更紧密协同,同时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都发生重大变化,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升,最终表现为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营费用的大幅改善。
因此,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基于互联网的经济交易活动,而且还体现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更是体现在创新要素的网络化聚集、开放和共享,加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可以说,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贯穿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产品服务等全部价值链环节,不仅降低了产销间的信息不对称、打破企业的封闭研发模式,而且“在线化、数据化”的特征和优势还可以加速推进传统产业的柔性化生产,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Consumer to Business)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这就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整体转型成为可能。
例如,在推动研发设计方面,商飞公司部署的全球协同研发云平台,已经成为能够集中管理供应链上跨地域的合作伙伴的各类研发活动的调度中心,全部设计、测试数据在平台上可实现高速交换和共享,促使在研产品的成熟周期大大缩短,综合研发成本成倍降低。
海尔集团则以“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理念搭建的海尔开放创新平台(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简称HOPE),支撑了海尔快速的创新和颠覆。在天樽空调、智慧烤箱、匀冷冰箱等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将全球多家顶尖的研发团队、用户及领域专家的智慧与创意集聚到一起,真正让全世界的用户和资源都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提高了研发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推动了研发设计新模式的发展。
再如,在推动生产制造方面,江苏建湖的荃航阀门有限公司采用“互联网+制造业”模式,即工人们在公司车间的各个机床操作台前根据录入系统的图纸进行生产操作,公司客户则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看到车间操作的全过程,完成订单;不仅推动了生产方式智能化,也使产品本身智能化,更推动产品设计、销售、完善过程的互动,精准对接需求侧。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则通过研制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天智网”,以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为实体模型,将集团公司包括设计模型、专业软件、3D打印机、数控机床等七大类百余种软硬件生产资源以资源池的形式进行共享,将社会化的制造资源与能力集成整合,实现产业上下游多用户、多任务的并行协同工作,并通过“云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在线提供其所急缺的业务要素,实现线下资源线上配置。
具体实施时,可以细分到使每一道工序都能在不同的加工中心有相应的排产,一旦出现超标任务情况可以立即预警,提醒管理人员在企业外部寻找相应的制造资源,从而有效提升企业业务能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又如,在产品服务方面,当把C(消费需求端)当作原点,把B(供应端)当作终点,部分企业正在探索从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工程机械领域的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企业,纷纷利用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对真实机械设备的原始工况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远程检测,实现对已售出产品工作状态数据的实时监测,为用户企业提供报警管理、系统维护等基本服务。
这样不仅使得设备的定期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根据工作时间、历史轨迹、当天油耗、液压油温度等指标向用户提出更换滤芯等保养和售后服务的建议;而且也能在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远程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并提前分析故障原因,使维修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并缩短维护时间;更是为制造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降低了改进成本,并逐步实现了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向依托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转变,推进了制造企业的“服务化”。
2.互联网创新发展案例解析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大时代,面对大环境、大趋势的巨大变化,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转型风险。因此,积极学习借鉴既有的成功案例和典型范本,有助于获取经验、改变认知,重塑传统产业的转型之路。
目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其创新和探索目前更多发生在部分商业环节;在传统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变革探索实践中,青岛的服装制造企业红领集团可能是一个典型性案例。
2003年以来,红领集团通过互联网化改造,用了12年的时间,投入近3亿资金,以3000人工厂做实验室,探索出以3D打印模式产业链为代表的“互联网工业”的新模式,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工业化制造,打破了工业化与定制化不可调和的桎梏,摆脱了服装行业价格竞争的低级阶段,迈入以“高附加值”竞争取胜的阶段,为传统行业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实践。
2012年以来,在大量品牌服装企业面临高库存和订单快速下滑而陷入经营谷底之际,红领集团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迎来高速发展期,企业设计成本减少90%以上,生产成本仅比规模化生产高出10%,生产周期缩短近50%,库存逐步减为0,经济效益提升数倍,定制业务年均销售收入、利润增长均超过150%。
我们认为,与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相比,红领集团无论是在中间制造环节还是在下游销售环节,或是在上游整合供应链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用数据驱动颠覆了原有的渠道驱动的商业模式,用工业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了大批量定制的需求,有效解决定制产品生产周期长、产量和质量难以有序控制等问题。
在制造环节,红领工厂就是一台大的数字化3D打印逻辑工厂,以数据驱动、人机结合做辅助,全面融入智能制造,使用云服务,实现了以工业化的成本和效率生产个性化的产品,践行出一组量体数据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定制的彻底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第一家完全实现工业化大规模定制的公司。
具体而言,红领用10多年时间研发出一套由不同体型身材尺寸集合而成的大数据处理系统——男士正装定制领域的大型供应商平台RCMTM(Red Collar Made to Measure,红领模式),建立起一个人体各项尺寸与西服版式形状与尺寸之间的数据库,并基于数据库的运算模型,根据顾客的身体数据进行计算机3D 打版,打造出了数字化大工业的3D打印模式。即,在RCMTM平台上,顾客按照红领独创的“三点一线”量体法的要求,输入采集到的18个部位的22个数据,系统将进行数据建模,并在一分钟内形成专属于该顾客的数据版型,再将成衣数据分解成一道道具体的工序,跟随电子标签流转到生产车间每道工序的电脑识别终端上进行加工。
红领通过这套包括“客户交互系统”、“自主研发系统”、“供应链系统”、“智能配套、物流系统”、“全程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等20个多子系统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属系统,以海量版型数据库和管理指标体系为基础,解决了制版和把版实现的问题,摆脱了制版环节的人工依赖,提高了定制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制造能力,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
在销售环节,红领以围绕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源点论”为指导,创造了直接对接消费者的销售平台,提出了服装订制的全程解决方案,彻底颠覆了传统服装企业的商业规则和经营模式。
具体而言,红领集团依托销售数据、库存数据与生产数据高度协同的大数据技术,推出了基于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与O2O(Online To Offline)的全新营销平台——魔幻工厂。该平台包括前台的市场拓展系统、后台保障系统以及中间的大客户系统,拥有效率高、成本低、质量稳定等特点。
借助互联网搭建起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平台,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品牌商和企业更多面对渠道商、经销商而很难触及和了解消费者的弊端;不仅解决了产品的设计问题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问题,而且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库存积压问题和依靠中间商营销的问题。
即,从产品定制、设计生产到物流售后的全过程依托数据驱动和网络运作,削减了商场、渠道等中间环节,客户先付款后生产,顾客自主设计或参与设计,无需试衣,7个工作日可交付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的成品,且成本仅是非定制服装的1.1倍,大幅提升消费者体验并增强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黏性。
从整合各方资源角度,红领借助互联网络和自己开发的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直销平台,在为合作伙伴提供他们想要的价值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完整的、健康的供应链体系,加速从单打独斗向产业协同转变,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具体而言,红领依托其聚合上下游供应商的强大核心竞争力,整合面辅料供应商、设计师、物流配送企业、干洗店等资源,打破封闭疆界,有效降低资源获取成本、大幅延伸资源利用范围。同时,通过共享其技术能力和运用红领模式打造用工业化手段和效率制造个性化产品的模式工厂,并以招募加盟工厂的模式进行复制。
实践证明,这些加盟工厂,只需增加软件和信息化等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升级,进行一定程度的流程再造,再借助红领开发的个性化定制直销平台,便可以免去市场开拓这一环节,享受红领供应链以及高于传统企业一倍的利润,且没有资金和货品积压,实现“利润共享”。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产业链的互联网改造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运营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配合商业模式和制造模式的颠覆性变革,红领集团以源点论的管理思想,对组织架构、流程进行再造。
具体而言,红领在管理上同步推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反向整合组织资源、以节点管理为核心的组织再造,打破原有部门割裂的状态。过去十年,红领全面整合和清除冗余部门,将原有的30多个部门整合为供应链中心、生产中心、客服中心、财务中心、信息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六大中心进行协同管理。通过利用管理新范式,实现了点对点的高效率和扁平化的管理,组织职能也从管理转向服务、控制转向协同、激励转向赋能,激活了组织活力、提升了组织能力。
即,建立以客服中心为神经中枢的管理模式,客户的所有需求全部汇集至客服中心,客服中心的每个节点对外代表红领集团、对内则代表客户需求。客服中心可以直接下达指令给节点员工而非部门主管,并调动公司所有资源进行满足,有助于把客户需求与公司能力之间隔着的“墙”全部拆除,完全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管理者更多承担的是服务和支持工作,建体系和流程,考察体系运行的健康状态,持续完善管理体系和流程,消除运行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
应该说,红领集团在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传统产业的数据化、高端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的艰苦探索与实践,在装备数字化、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等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初步实现了企业的智慧运转、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在商业维度,红领完全支持客户自主设计或按照客户要求设计,将客户需求上溯到数据采集、设计环节、生产流程、物流体系、全程服务、客户体验全过程,充分实现了用户驱动,最终形成了“需求导向、网状协同、资源整合”的C2B发展运行模式。
在技术维度,红领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分析等网络信息技术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和产业链的全流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以实现运营监控、分析优化和决策支持等目标,实现了企业层面的智能制造。
目前,已经形成日产2000种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智能制造模式,不仅对服装制造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为传统低端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树立了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示范标杆,更是为助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实践路径。
特别是,红领也正在为传统的制造企业提供“互联网+工业”的解决方案,力图通过红领生产模式的“复制”,帮助传统工厂进行柔性化和个性化定制的改造,让更多企业实现工厂的快速改造与发展。
3.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价值流”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角度看,我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价值流”(Value Stream),即某个具体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递交客户的所有环节和过程的快速流动。通过红领集团的案例,我们认为,“互联网+传统产业”不仅是传统行业相关信息的在线化、数据化,而且还将让传统企业同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等产生更广泛的连接并降低相互间的信息获取成本,更是将在企业层面通过重塑组织结构、重组生产流程,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效率的提升。
因此,未来推动“互联网+传统产业”,应该成为政府促发展、抓转型的重要举措。不过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尽管“互联网+”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关键作用,但是这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为,传统产业中企业数量众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组织形态各异、利益考量不同,要真正让“互联网+”产生实效,促进传统产业的高级化、智慧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
从红领案例也可以看出,“互联网+传统产业”既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也是一个蝶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实施周期,需要逐步推进而很难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实施过程中,很多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需变革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运营模式。因此,在推动“互联网+传统产业”落地过程中,要以行业发展规律、技术进步规律及相应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客观条件不断成熟为基础,根据行业发展特点、竞争结构差异、企业发展层次,以快速迭代的发展思路逐步撬动传统产业,避免运动式冒进和华而不实的噱头。
同时,也要仔细思索在整个价值链环节中,哪些环节应该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哪些环节不应该?哪些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在短期内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哪些环节需要在长期内不断坚持、不断迭代?当然,某种程度上,经济下行时推动传统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会更具优势,也更容易被推广。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所)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