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已从政策和补贴驱动逐步转向消费者需求和体验提升驱动转变,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传统燃油车,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和生态圈将会重构。换电模式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补能形式之一,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本文将围绕换电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商业模式和进入策略,以及基于换电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和如何打造相应的核心能力的三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换电模式的发展机遇存在于市场需求、模式创新、竞争态势三个主要方面。首先,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换电市场增长受政策、需求、技术、车企与投资等多元因素驱动。其中乘用换电市场空间较大,估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换电乘用车年销量将达250万辆。自2020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换电模式利好政策不断加码,换电模式政策扶持红利凸显:换电车型不受30万元以下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限制;工信部于2021年发布文件启动中国11个城市换电模式试点;以上海市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将对符合条件的换电运营商给予补贴。
各大主机厂纷纷规划换电车型,短期内更多聚焦于营运类车辆、商用车和高端乘用车。同时换电模式的研发进程加快,换电技术不断优化,换电设备愈加智能化。从需求侧看,营运类车辆司机和商用车司机偏好补能效率高且无需持有电池资产的换电模式,未来随着更多营运车、商用车及头部私家车(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渗透提升,私家车消费者对换电接受度将进一步提升,换电车辆将逐渐由营运类车辆向私家车扩展,换电私家车未来有望成为主导型换电细分市场。
中国乘用车及轻型物流车换电车型销量预测
(2021-2025E,万辆)
信息来源:IHS,中汽协,保监会,华鑫证券,东吴证券,乘联会,案头研究,普华永道思略特
注:CAGR, 复合年均增长率
其次,换电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汽车产业的产品设计、补能形式及核心电池资产管理运营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生命力。一是换电作为新能源领域的细分赛道,对能源相关企业及投资者都具备战略意义。以车企为例,短期来看,换电网络可提升用户补能体验,提高新能源车渗透率。长期来看,换电网络是“光储充检”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可协助车企向绿色能源运营商的方向转型。二是相比充电,换电模式在效率、成本等方面存在优越性,同时可与充电模式形成场景互补,充换电一体化或将成为未来补能体系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优势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补能:超充模式补能约30至40分钟,而换电模式仅需3到5分钟,补能效率近似传统加油站;
降低购车成本:电动车初始购车成本中动力电池占比约40%,车电分离可大幅降低车主购车成本,并提升车辆残值;
换电可减少对电网压力:充电高峰期电网压力过大是限制超充站建设的原因之一,而换电模式可根据需求调整电池集中慢充的时间,更受区域电网欢迎;
换电模式适用场景丰富:特别是在看重续航、排队时间的出租网约车、载货车等领域推广,可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在私家车领域,换电可作为私桩进小区难的替代方案,与充电模式互补发展。
第三,就市场竞争态势来看,由于换电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尚未稳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状况不仅对于现有参与者,而且对于有意图参与的新进入者,都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全国换电站保有量为1480座,前三家分别为主机厂(蔚来汽车)和专业换电服务商(奥动新能源、伯坦科技)其中第一名蔚来汽车,拥有938座换电站,市场份额约63.38%,第二名奥动新能源,拥有434座换电站,市场份额约29.32%,第三名伯坦科技,108座换电站,市场份额约7.30%,剩余企业的换电站建设仍在起步阶段,整体数量较少。
普华永道观察到,目前换电行业参与者可分为换电服务商、主机厂、电力企业和电池制造商四类,由于车型渗透、电池标准化以提升用户体量是换电站盈利的关键点,因而拥有较高制造端话语权的电池制造商和主机厂或将成为市场主导者。
中国换电服务行业竞争格局概览
信息来源:案头研究,普华永道思略特
换电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初始投资高、短期内站点利用率低、缺乏通用换电技术标准、责任归属模糊、配套服务不完善的五大挑战,急需提出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初始投资高:单个换电站建站成本约400至600万,重资产属性强,后续盈利需要依靠换电站的高利用率;
短期内站点利用率低:短期内高速发展的换电细分市场为营运类乘用车和商用车,规模最大的私家车市场换电渗透滞后于前两类细分市场,整体市场换电需求量相对较小,且换电通用性瓶颈尚未突破,换电站点一定时期内将面临利用率、盈利性低等困局;
缺乏通用换电技术标准:国内市场在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前未制订完善的标准体系,因而市场缺乏电池类型、参数定义、电量计费等方面的统一规定;主机厂和电池厂家各自为战,尤其强势主机厂不愿意放弃电池包定义权,导致标准化电池产品推行面临阻力,从而限制换电站通用性;
责任归属模糊:“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下,车辆和电池将分属两个主体,发生事故时责任划分难以界定,而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用户购买车辆时的关键考虑要素之一,责任归属问题会影响用户使用意愿;
配套服务不完善:车电分离后,电池保险等配套服务尚不完善,影响用户体验,制约换电模式发展。
换电业务短期内聚焦基础商业模式,即通过换电站提供换电服务,中长期来看,基于前期用户积累和技术发展,换电业务的商业模式将更为丰富,向保险等流量业务、储能服务及电力平台发展,构建能源生态。基于商业模式变迁,换电业务的盈利模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基础商业模式下,换电业务的主要盈利点为换电服务费,未来将迎来新的盈利点。第一,基础盈利模式下,换电站盈利关键在于开工率提升和成本控制,需提高换电技术通用性、优化站点布局、增强数字化能力以减少人工并提升电池生命周期价值等。第二,增值盈利模式下,电池保险、零售业态、广告、电力交易等将增加收入来源,其盈利基础在于用户体量积累、储能行业政策发展等。
换电站运营制胜要素概览
信息来源:案头研究,普华永道思略特
根据测算,单个换电站在开工率达到20%时,将实现盈亏平衡
假设乘用车换电时间平均3到5分钟,单站配备约28块电池,每天服务上限约400次,单次充电服务费约1.6至1.8元/度,根据测算,当换电站开工率达到20%时,换电站将实现盈亏平衡,净利率约8%,资产收益率(ROA)约9%;当换电站开工率超过60%时,单个换电站的盈利性趋于稳定,净利率约20-30%。
换电站开工率对净利率/资产收益率影响测算
信息来源:案头研究,普华永道思略特
在换电商业模式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市场切入点:
用户资源主导型策略:拥有终端用户积累的企业可选择该进入策略。在该策略下,企业需通过车型的开发与销售,提高换电用户的渗透率,同时,协同外界资源进行上游设备生产制造、换电站布局与运营,为终端用户构建换电生态。
制造资源主导型策略:对换电产业关键零部件拥有制造能力的企业可选择该进入策略。企业可从电池包研发及销售切入换电市场,推动换电技术的标准化,增强换电业务盈利性,同时注重拓展换电产业链中下游,如增强与主机厂合作,尤其是相对弱势的主机厂,快速拓展终端用户。
电力资源主导型策略:对换电商业模式而言,除用户、电池以外,电网资源和电力价格也是影响换电业务盈利性的重要因素。在电力资源方面存在优势的企业可选择该进入策略。企业可利用发电业务建立价格优势,并且企业通常拥有能源行业的积累,有利于构建基于换电网络的能源体系。
服务主导型策略:并非所有企业都在关键环节具备先天优势,该策略更强调企业用户运营能力和资本协同,以打造竞争优势。企业可凭借较好的终端用户运营和服务,完成用户积累,构建品牌影响力,但与其他企业相比,难点在于用户的持续渗透、标准化电池包的开发等,因而更需要吸引各界资本,以丰富资金储备,同时加强换电各环节的战略协同。
换电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在于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卓越运营降低成本、运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围绕能源生态圈的服务内容,基于此,普华永道建议换电企业重点在产品、服务、品牌、数字化、融资、组织建设等六大方面发力,打造差异化能力体系。其中,基础能力包括数字化和组织建设等,换电企业通过IT系统管理大数据,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凭借灵活的组织架构快速拓展业务。在基础能力之上,以四类换电企业为例,可优先侧重以下能力的打造:
专业换电服务商可优先侧重产品和融资能力打造:专业换电服务商相对擅长用户运营与服务,品牌在用户侧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较缺乏产品标准化能力和母公司资金支持,因而可优先聚焦产品和融资能力建设,实现换电产品和技术的标准化,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
主机厂可优先侧重品牌能力打造:主机厂背景玩家在换电用户获取和服务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品牌相对局限于自身车主群体,限制其发展规模。若未来该类玩家希望拓展更多用户,则需要在品牌塑造方面发力,扩大品牌在各类用户中的影响力。
电力企业可优先侧重产品和服务能力打造:电力背景玩家凭借多年电力等能源服务的提供,在用户端有一定的品牌号召力,但在产品开发、换电用户需求洞察等方面相对缺乏积累,因而需要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以增强用户体验。
电池制造商可优先侧重服务和品牌能力打造:基于主机厂客户与产品技术基础,面向C端市场,优先侧重服务和品牌能力打造。
总体来看,中国换电行业将很快进入发展快车道,现有和新的参与者会不断涌现,资本市场也会将关注的重点逐步移到这一领域。如何在行业发展初期,准确把握换电行业发展机遇,前瞻性布局,致力于差异化核心能力打造,形成战略高地,将是未来换电行业参与者的制胜之道。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