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2 月 27-28 日中泰医药参加了 2016 年南京 EBC 易贸生物产业大会的多场主题会议,聆听了来 自政府、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老师对于 IVD 产业、细胞治疗和抗体药物的不同看法,受益匪 浅,本篇报告基于 IVD 产业论坛的内容,对 IVD 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和压力进行解读,希望能为各位投 资者提供新的思路。
·我们认为诊疗人次、老龄化等积极因素和降价带来的不利因素对冲,行业增长点在于产品的国产化推进 和新技术的逐步落地,未来 3-5 年行业增速在 15-20%左右。作为 IVD 下游主要参与者三甲医院在产品 选择上更加看重产品的质量,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化学发光(国产替代)、分子诊断(技术升级) 等热点方向,生化也不是完全没有发展空间(降低批间差,提高灵敏度)。鉴于 IVD 已经成为继药品之 后新的控费方向,我们认为 IVD 产品注册极有可能继新药审批注册改革之后,进一步加强审评。建议积 极关注国内技术领先、有望进一步覆盖三甲医院的九强生物(生化试剂领先企业,成功通过知识产权输 出进入高端市场,覆盖国内 70%三甲医院),达安基因(多层次平台化 PCR 龙头企业),新产业(即将 转板,覆盖 50%三甲医院的化学发光企业)。
·会议纪要:
中国 IVD 市场在 2011-2018 年的 CAGR 约在 19%,原因在于诊疗次数增加, 重大疾病发生率增加(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增加、人均检测费用增加
(12%)、复杂疾病诊断费用高、新检测技术高价应用于临床、药品控费导致检测价值上升。IVD 的大市 场未来 5 年依然在三甲医院,增长速度在 21%,二级并不高,第三方现在虽然份额很小,但增长很快, 其中医院和第三方相比,医院占 80%,二级及以下医院将样本送至第三方,由于政府对基层、本地医院 的投入还不够,分级诊疗对行业影响短期看不见。
→ 技术更新加快和监管持续利好推动 IVD 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层面: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不同诊断技 术研究投入增加,资本市场大量涌入,生化免疫、分子诊断、POCT(微流控)、基因测序技术的成 熟应用;检验医学高速发展,肿瘤、心血管、代谢疾病、重症监护、炎症、传染病、生殖健康、亚 健康等诸多病种的辅助诊疗应用;精准医疗逐渐进入实践(预测、疾病筛查、精准治疗、个体化医 疗、转化医学);技术引进和吸收,国际化+本土化模式创新,比如现在试剂允许分装,也就是进口 后拆分处理。监管层面:试剂划为 MD 管理,审批壁垒减低;医疗改革和药品现价,衬托出诊断技 术和治疗技术的价值(逐渐控费也会向 IVD 转移);中国制造 2025 对 IVD 的全面规划。
→ 监管不严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研发创新能力较弱是 IVD 发展面临的挑战。监管层面:1、无证 试剂情况复杂(类似基因配套测序的试剂,基础的东西,但是临床上已经在使用了);2、校准品、 质控品未经注册(工艺不完整,依赖进口,中检院控制的也不能保证供应);3、定性检测擅自改成 定量(利益驱使);4、使用过期失效产品(IVD 产品保质期短);5、无证经营依然存在;6、不能保 证冷链条件;7、试剂与仪器不匹配(一般出现在开放型仪器,国内申报时仅在一两台仪器上检验准 确性,国外是在多品牌设备上检测,保证没有差别才行,对于封闭型仪器,仅试剂厂商主要以委托生产的形式形成销售);8、诊断技术多样性导致临床检验无效率,我们想要最便宜、最准确、最快的方 法,一些没效率的方法必然会被淘汰(化学发光临床检测目前存在滥用现象,医院在利益驱使下倾向贵 的方法学,未来按病种收费有望改善临床检验方法的选择问题),总的来说,现在一些医院做同一个检 验项目,不同医院结果不同,直接反映出产品质量问题,同时受医保费用限制,国家已明确规定检查费 用不能超过医保费用的 20%,各项监管将逐渐趋严,有利于行业有序发展;创新层面:1、国内产品集 中在低端产品,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难以替代进口;2、原料核心技术基本无法自主(基础抗原、抗体、 磁珠、荧光、发光体等);3、仪器研发相对较弱(试剂厂家明显多于仪器厂家)。
→ 如何改善现状?1、经济结构调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当前有效的 IVD 注册 产品许可证书二三类加起来 24000 左右,大部分都是低端重复性产品,增加产品注册费用,每隔 5 年
再次收费,筛掉一批低端企业;2、创新方向调整:中国制造 2025 明确了下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和研 发方向;3、科学方法调整:包括临床试验和数据的严格监控、原料中间品的质量溯源、GMP 的完善等; 4、质量控制调整:严格推行 ISO15189:2007,互联网+大数据减少 IVD 产品的错误率,推广第三方 实验室室间比对等(CFDA 管不了临检中心)。
→ 从注册、竞争、收费、渠道和采购对未来展望。注册:I 类产品范围增加,产品注册和质控分离、时间 缩短、新版 GSP 等,创新产品审批开设绿色通道;竞争:更多的国产厂家,政策支持三甲医院带头使 用国产设备,国产生化、分子诊断试剂基本实现国产化(70%和 90%),免疫微生物试剂空间巨大(10% 和 5%),仪器国产化普遍较低,即使是生化也仅有 22%,分子 10%,免疫 10%,微生物只有 5%。分 级诊疗、价格优势促进国产化进程。收费:由近期全国不同省份免疫诊断收费来看,差距相当大,最高 280,最低 70,单项诊断收费随年份逐渐下降,医改取消以药养医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将对 IVD 产 品检测费用造成影响,医院基本没有影响,降下来的部分 60%由 IVD 厂商买单,剩下 40%由代理商承 担;渠道:重视代理商的服务能力,渠道集中化(国药近期举动),收购合同比收购经销商更有效率; 采购:仪器在个别省份(安徽)的集中采购(试剂暂未出现,筹划中)。
·不同细分子行业的大体情况:过去增长最快的是免疫(39.9%),生化(30.2%),POCT(11.5%)、微生物
(8%)、分子诊断(7.1%),未来分子和免疫(化学发光是主要)基本都有 20%以上增长。国内厂家已经逐 渐开始替代国外的产品,九强就是一个开始,先是代替他们的试剂,然后是仪器,这是一个趋势,我们也会 看见更多中外合作的情况,因为现有的环境对外企很不利。免疫中化学发光有个别厂家做的还好,但仍然没 有怎么进入三甲市场,在基层会有 30%的增长(癌症、心血管等靶标上)。POCT 的增长现在在大医院检验 科、科室还不是很明显,但在基层、二级医院增长很快,这也是一个趋势,有不少公司(热景、基蛋等)做 的很好。分子诊断主要是地方渠道的管理,PCR 国内有很多公司在做,·IPT、癌症诊断是一个增长,分子 诊断做感染病在国内做的还是不多,国外的产品也没有挤进来。
· 精准医疗在 IVD行业中的应用:辅助诊断+指导用药。比如肿瘤的二代测序策略主要包括全基因组检测、全 外显子组检测、PCR 扩增、转录组、转录组外显子捕获,通过这些检测分析,得到使用何种药物、谁需用 药、药物剂量的信息,同样基因组的改变也可作为肿瘤治疗预测标志物。目前仅有 HER2 和 EGFR 两个靶 点发现了相关分子表现的基因突变(PIK3CA 和 K-ras、B-raf 等),涉及到一些抗体和小分子药物。但是分 子诊断的临床应用也有阻碍,包括方法选择、费用、CLIA 认证、生物信息学分析、有效性和实用性等,简 单点说就是基因型和疾病的相关性需要长时间大量样本量的积累。我国与欧美国家在基础研究上的差距,创 新性研究差一些,深挖性研究我们更有人的优势,在一些先进技术上我们跟跑的还是比较紧的。
→ ·IPT 因价格因素尚未成为产筛的一线选择,但其在结果准确度和灵敏度上已是最佳检测方法,随着医 保和商保的介入,未来市场将进一步扩大。·IPT 之前使用血清学检测(唐筛),说是可以检出 60-75% 的 21 三体,但是有 25-40%会漏检,假阳性率 5%,高风险检出率 3-5%,这样的低检出率、高漏诊率 增加家庭社会负担,也有潜在法律风险,假阳性率高,增加了无谓的有创产前诊断,根据浙大妇产科医 院的临床数据,阳性预测值仅 0.8%,还不如根据高龄预测的 1.7%。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唐筛是以欧洲白人为目标人群,不一定适合中国人。与唐筛相比 ·IPT 更安全有效,根据 ISPD 指南,·IPT 适
合所有孕妇,其假阳性率显著低于唐筛,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唐筛,不同年龄、孕期、危险系数的人群均无明显差异,可达到 100%灵敏度。目前不仅可以检测 13/18/21 三对染色体,还可通过测序、FISH 等方法检测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变异情况。针对 IVF 孕妇(体外受精),·IPT 被要求慎用,原因是其 效率并没有被完全验证,是否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不确定;针对双胎孕妇,虽然 cffD·A 含量增加,阴 性结果没有影响,但是阳性结果无法判断哪一个或两个胎儿有问题,需要分别对两个胎儿进行羊穿。 ·IPT 没有成为产筛的一线选择是因为价格太高,接近 2000 元,全国价格最低的是深圳,因为深圳将 其纳入生育保险,同时还有政府补贴,平均做一次只用支付 500 元左右。
→ PGD/PGS 较传统试管婴儿技术的安全有效性及其受二胎政策积极刺激,未来 3-5 年达到 10-30%增长。 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之前成功率低,胚胎停育、反复流产比例高,出生缺陷高。2014 年首例 MALBAC-PGD 试管婴儿出生,预示着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PGS)已经成熟。基本流程:体外受精,受精卵培 养,胚胎活检,遗传学检测,移植健康胚胎,妊娠。优点:安全、把控时间早、健康、伦理问题不大。 PGD/PGS 的主要区别和使用范围:PGD 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适用于单基因病患者、携带者、 遗传病家族史且明确致病位点的夫妇,生育过单基因病患儿的夫妇和夫妻双方或一方核型异常;PGS 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筛选(染色体是否异常),适用于高龄产妇、复发性流产者、多次 IVF 失败、生 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和严重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使用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PCR、FISH、CGH、 array-CGH、S·G-array 和 ·GS,研究发现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中的 MALBAC 最适用于 PGD/PGS。应 用前景:WHO 报道不孕不育率 15-20%,中国不孕夫妇 1000 万对,出生缺陷每年增加近百万,优生 优育极其重要。计生委 2013 年全国合法完成试管婴儿 48 万周期,30%使用二代,1%使用三代,空缺 巨大,再加上二胎政策对 60-70s 高龄产妇的刺激,预计 3-5 年内增加至 10-30%。
→ HPV 检测将向普通人群全面普及,有效实现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唯一 可以实现早期预防和治疗且唯一可以彻底根除的癌症,几乎 100%子宫颈癌和 95%以上宫颈高度病变都 伴随 HPV 病毒感染,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 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通常没有症状, 200 多亚型,30%感染产生细胞病理学变化,其中 16(55-60%患者感染HPV16)/18(10-15%患者感 染 HPV18)分型突变属于高危。HPV 感染者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是阴性者的 75 倍,30-50 岁中国妇女 高危型 HPV 总感染率为 15-20.8%。高危因素:免疫抑制、吸烟、口服避孕药、过早或多个性伴侣。临 床应用:初筛和联合筛查,细胞学异常,分流,治疗后随访。初筛年龄不得早于 25 岁,可于 21 岁开 始细胞学检测,第一次 HPV 初筛必须在细胞学阴性 3 年后开始,筛查间隔不应低于 3 年。国外 HPV 产品仅 10+种,国内 40-50 种,低质量产品大量重复严重影响质控。接种 HPV 疫苗后依然要定期筛查。
→ ·GS 是推动肿瘤精准医学的关键技术,其中液体活检有效解决普通活检样本有效组分少、难再次取样 问题。·GS 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生殖和肿瘤,而肿瘤检测中一大挑战就是样本的问题,普通活检取 的样本量少,其中含有的肿瘤组分更少,核酸降解等低质量的样本往往会限制其应用广度,同时难以再 次取样。癌症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做不同的事情,全人群的风险评估和易感性检测,高危人群的早期斩 断,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治疗过程中的监控,治愈后的复发监控。治疗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药物, 也与耐药不断抗争。现在最热门潜力最大的就是液体活检,液体活检的优点是无创和全程监控,但是对 于早期诊断挑战很大,争议也很大,更多用于预后、监控等,诊断和预防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CTC 和 ctD·A 是血液中特异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检测应用中,检测血液中肿瘤特异性抗原也是液体活检的 重要部分,cfD·A 一般小于 30 ·g,其中 ctD·A 更是小于 0.3 ·g,CTC 和 ctD·A 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 样本获取更方便,在多克隆肿瘤中获取全面突变信息和转移信息,比影像学更早检测到微小病变,使用 ·GS 或 ddPCR 更有可能检测出来,以往受限于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尚未做到广泛使用。
CTC:主要可以应用于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肿瘤分期、预后评估、疗效检测、药物筛选,检测步骤是取 外周血,CTC 分离,CTC 细胞检测分析,主要问题体现在 CTC 的分离和检测的灵敏度。CTC 在每 10ml 血液中只有 1-10 个,且血液中杂质太多,较少的数量意味着更高灵敏度和更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
ctD·A:不同时期肿瘤的遗传信息不完全一样,虽然说 ddPCR 是检测 ctD·A 比较有潜力的方法,但是
至今并未得到 EFDA、CFDA 的批准。
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存在的挑战:标准化(不同厂家检测结果不一致)、pa·els 大小的选择(理论上是 不是越紧密越好,需要医院和企业合作解决)、监管、医患教育程度、收费标准、不同肿瘤准确度的不 同(监管层面控制)。(孙建)
每年为数千个企事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化服务;量身定制你需要的行业数据与白皮书的资料和报告
相信我们!企业客户遍及全球,提供政府部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快消品行业专业化咨询服务;个人客户可以提供各类经济管理资料、商业计划、PPT、MBA/EMBA论文指导等。
点此填写您的需求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
提供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咨询、撰写和指导
服务企业、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包括市场调研、可行性、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含论文PPT)。